星期四晚上我一句話也沒搭理Devin,他急了,老是在我身旁兜圈子,「媽媽,妳怎麼了?」、「媽媽,我要講話。」、「媽媽,原諒我好不好?」。

這是我處罰最激烈的方式:冷漠。

其實也沒什麼滔天大罪,只不過傍晚又跟弟弟打架,吃飯不想吃,洗澡叫不動,然後多領了一張事故單。

入學八個月,剛開始幾乎是兩三個禮拜就接到開會通知,這次放完長假回來,該不會一切又要重頭?

老師連忙跟我解釋,Devin進步很多,他們只是有一些程序要記錄,這是他升到三歲班的第一次,要我別擔心。

「Kyle就不會拿東西丟老師。」我指著班上某個小男孩說。

「每個小孩個性不同,Devin是典型的頑皮小男孩,但在頑皮中,你可以看到他很多創意的點子。」人一貫的正面思考。

典型的頑皮小男孩,這跟我曾經詢問小兒科醫生,Devin是否有過動傾向的答案如出一轍。

前幾天我才收到老師發訊"Hard Day",這是我跟老師的默契,當Devin不聽指令到老師再也沒辦法拉回正途時,他就該回家了;我知道有許多人不可置信,老師自己沒辦法,竟要爸媽自行帶回,那雙薪家庭怎麼辦?

其實這是我自己的要求與想法,小孩送到學校不是任務就解除了,我知道自己小孩的個性,也體諒老師不可能永遠只看著他,尤其老師也承認Devin需要比較多的關注,我想了三條可行的辦法,一是籌錢,把他送到師生比更低的貴族學校;二是讓他自行發展,擺爛也一定有個出路;三是老媽出動,要關注我就好好盯著你。

我是全職媽媽,也喜歡跟小孩攪在一起,第三條路當然就成為我的首選。

那天"Hard Day"我去接他時,還沒走進校園就聽到老師喊:

「轉回來,Devin,轉回來。」

他正興高采烈的在操場騎三輪車。

「基於安全理由,我們必須要求小孩騎同一個方向。」老師跟我解釋。

「他是不是很常不遵守規範?」我的眉頭又皺了。

「他只是小孩,還沒有完整的戒律,而且他很喜歡探索大人的底限,往好處想,他比較沒有傳統的束縛。」又是洋人一貫的正面思考。

下一個畫面,Devin轉回來了,但就騎出校園了...

今日的事故單,又讓我萌起換學校的念頭,也許玩樂式﹝playbase﹞太放縱,每天只有玩跟吃點心,學術派密集的課程或許沒時間搞東搞西;但專家有說許多五歲的小男孩還沒發展像寫字的精細動作,又說當今的幼稚園體系讓許多小男孩深受其害,我內心的左右護法大打出手,突然...

「這只是幼稚園而已,學習的路這麼漫長,有差這一兩年嗎?」EE悠悠的說。

「嗯,學校好像也沒放棄過他,從沒批評過他,就只是不斷的鼓勵,聽得讓人真酥麻。」

「Devin現在的幼稚園最大的優點就是愛心跟耐心,這是Devin最需要的,是你要的太多。」

這讓我想起去年秋天,學校年度評量,請每一個家長到學校跟老師會談,我跟EE手裡各拿到一張Devin的學習狀況,EE劈頭就說:「看最低分的就好。」兩個老師頓時大笑,他們說這幾天開會下來,東西方最大的差異就在這裡,洋人爸媽看著報告單高興地說:「他會E啦,哇!也知道圓形了。」然後華人爸媽憂心忡忡:「怎麼字母認識這麼少,在家不是有練習嗎?」他們拜託我們把得分1的遮起來,多看看Devin的成長。

gui    

我有幸在國外生活, 親身感受"多元"的學習環境,他們不把調皮的小孩當麻煩,他們的職責就是幫初生之犢拉起虎口下的安全界線,因為純真所以魯莽,那是孩子之所以為孩子的天性;只是我永遠無法擺脫乖小孩與好成績跟"家教"有程度上的等號存在,外面的槍林彈雨正一顆顆的打在調皮小孩的爸媽身上。

當今媒體訪問成功人士,最後常常導向跳脫窠臼才能創造未來之類的名言,有的還會加上一筆:「他們小時候都是難搞的魔頭,才有不同一般人的視野。」;而他們年邁的父母,回憶隨著時光封存在歲月的地窖裡,唯一清晰可辨的,僅是封條上的很難帶或很頭痛,也或許當初根本沒有閒情逸致坐在書桌前記錄他們的惡行惡狀,更重要的,在他們成功前,參考價值是零,不會有人有興趣翻閱魔頭養成日記,即使有也會被列為幼童禁書,以免小孩指著書上的負面案例跟你要求更多的權限。

令人七竅生煙的調皮蛋就是這樣,他們通常只有兩種發展,不是大好就是大壞,他們不是領票排隊入場的順民,要不就是表演者,站在舞台前發光發熱,要不直接被擋在門外拒絕入場,成為社會邊緣人...

在我還必須牽著Devin時,我的內心會一直交戰下去,直到他放開手認真地跟我說:「媽媽,我會過得很好。」,那一天就是我著陸的時候。

IMG_20141022_1

--

文中專家說法與頑童潛力的概念出自「養男育女調不同」、「十個天才九個皮,頑童的黃金教養準則」二書的觀後感。

 

上臉書,輕鬆聊

arrow
arrow

    野馬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