輕鬆學習?別鬧了,除非你要的成果也只是輕於鴻毛。

每個人都會因為某些際遇、某些人、或某本書而改變根深蒂固的觀念,現在我育有二子,最常接觸的就是關於親子教育的範疇,每次聽到如何幫助孩子獲得成功,我就會不由自主地豎起大耳朵。這個幫助指的是「提供資源」、「培養品格」,因為成功對我來說,是運用自己的能力,產出自己看得上眼的成果,爸媽把孩子去蕪存菁後,剩下的就只能靠他們自己了。

曾經我以為我的孩子有幸在美國受教育,擺脫台灣填鴨的無用,將來一定可以好過爸媽這一代,但看過了「異數──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」,所有的觀念必須重新建立。東方教育並不是那麼得一無是處,它可是扭轉美國貧窮世代的救命藥。

FullSizeRender  

雖然書中提到的成功人士都是離正常人非常遠的異數,但去除命運之神的操弄,依舊可以歸結:努力是不二法門,只是努力之前,可能有一些盲點,讓努力白費一場,這是我們要避免的。好比一開頭作者提到的生日密碼,還真應驗在我的生活周遭裡。

月齡差異的巨大效應

今年九月,Devin升上四歲班,是班上月齡最小的一個,個頭也在倒數幾位中,行為顯得特別不穩定。

每次星期五放學,我都會讓小犬們在學校的遊戲區多玩一會,這個時間很常遇到其他年齡的小朋友,上個禮拜一開始只有他們兩個小兄弟,後來來了一群三歲班的「小娃兒」,這一批屬於慢條斯理型的,除了比兩歲的Owain會講話外,其實沒什麼差別,突然我意識到,以正常學制來算,這群小娃兒才是真正Devin未來學習路上的同學。

他是年尾生的孩子,理應是班上月齡較大的一群,當初因為已經完成如廁訓練,所以晉升到下一年級去。

以前看Devin學校的作品,我們總是自我安慰地笑說,Devin走自己的路,特立獨行啦!因為同樣是畫畫,人家都有雛型了,他還在鬼畫符;人家剪刀都剪直線了,他的剪刀特別不利,老是呈現撕破的狀態。原來可能只是因為他隱身在學長姊的群體裡。

IMG_2040

人一旦變成了統計數據裡的成分,結論就會像天神指點迷津一樣,豁然開朗。

我開始回想小學那些跑得快、跳得高的同學,真不巧我認識的剛好都是九月到十二月之間出生的人(同屆中相對較大的孩子),就連我的姊姊在小學百米競賽只拿過兩種名次,不是第一就是第二,她也是年尾的一份子,當然我必須承認,我到了她的年紀依舊跑不出一百公尺13秒的紀錄。

雖然讓孩子跟著比他大的人學習,會得到比較多也比較快,但所承擔的風險就是挫折感也比較大。

月齡的差異最先表現在動作技能上,人在出生後都有自己發展的步調,每個成熟的動作都是重大的里程碑,翻身、爬行、走路...等,可是在送進學校後,這些發展的目光就會從獨特的個體拉大到相差近一年的群體。

這並不是要爸媽用晚讀來讓孩子們取得優勢,因為學業成績的表現沒那麼明顯。我們要避免的是,在小小年紀就落入能力分級訓練,好的訓練,不管是體育或課業都會拉大彼此的差距;我們能做的是,回歸孩子個體的發展,持續提供相對應的教材,慢慢等他「成熟」。

沒有不用訓練的天才

學習一項技能,書中提到的一萬小時只有點到概念,並不是花完一萬小時就可以完成目標,經過科學方法的改進,有效的一萬小時必須「刻意練習」(註一),包含

只在學習區練習:相對於熟練的舒適區及暫時無法達成的恐慌區,學習區是一個可以持續進步的區域。

大量重複訓練:所有笨拙的行為及判斷都是出自於對事件的陌生,因此為了產生熟悉感,必須不斷練習。

持續獲得有效的回饋:關鍵在於能夠隨時指出錯誤的地方,並立即修正,這個角色可以是互動式的機器、老師、最高超的是自己。

精神高度集中:最佳狀態是清楚知道自己正在進行的每一步是什麼。

除了學習區比較抽象外,其他每一個都非常顯而易見,但卻造就了「天才是一種迷思,名校不是成就的保證,只要夠好就可以」的結論。

我人生第一次感覺到數學無往不利是在考研究所時,當初我報考的類組是專門給理工科學生轉考商學院的,所以一定有「微積分」這個科目,但我大學念的是社會工作學系,除了大二的社會統計有用到一些數學外,阿拉伯數字不是我會看到的東西,更糟的是,我大學聯考的社會組數學只拿了11分,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,還要跟理工學生一較高下。

我以為我憑藉的是一股熱情,覺得興趣可以戰勝一切,殊不知我完全符合刻意練習的四個要點,我有一個恩師,有求必應有問必答,還在半年內用掉20幾枝原子筆,每天早睡早起讓自己保持最佳清醒狀態,對於一看就會的題目,想過一遍就跳過往較難的練習。

這樣的「努力」讓我報考的六家研究所,有四間全拿滿分,另外兩間也在90分以上。

所以我不會再相信什麼快樂學習,異數裡的人,沒有一個是輕鬆的,要快樂就盡情的玩,不要牽扯到學習;我不是什麼成功人士,上述的事蹟也不足以拿來說嘴,但它對我應證了,要熟練一項技能,除了努力還要有方法,人不可能每樣都精通,但孩子有了目標,我們應該有方法的帶著他們越過每一個關卡。

美國人一點也不輕鬆

以前我一直有個錯誤的幻想,以為美國的學生壓力小、快樂成長、輕鬆學習,難怪有比較大的機會找到自己的「興趣」全力衝刺,現在我在美國快五年了,那個幻想只剩興趣還沒有完全崩壞,在競爭激烈的學區,美國學生的情況其實跟台灣差不多,如果硬要說哪裡不同的話,運動類的活動是他們同樣重視的;更令人難過的是,像我這種不甚關心當地新聞的新移民,從去年到現在就已經聽到三起頂級學區的學生,疑似壓力過大而輕生。

我第一次親眼看見洋人也是孜孜不倦地埋頭苦幹,是六年前在美國借用先生系上圖書館念書的時候,平日的三月天,沒有期中考沒有資格考,圖書館裡找書的人來來往往,有些座位的書還堆得像城堡,一副要長期抗戰的樣子,哪裡美國學生壓力小、輕鬆學習了?

P1050363

近年美國有一種創新教育相當成功,全名知識就是力量教育計畫(The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),簡稱KIPP,專門在最爛的地區辦學,入學的方式只有一招:抽籤,不看成績,也不看家庭背景,但從這裡畢業的學生有九成可以拿到獎學金進到好高中,最後有八成學生讀到大學畢業。

這麼威的創新教育其實一點也不新,根本就是台灣教育的常態,課程從早上到晚,外加晚自習,每天功課寫到十一點,還有暑期班,而且只有周休一日,目標只有一個──上大學!在美國,窮人念大學是扭轉貧窮的關鍵要素。

知識力學校發現,美國傳統公立學校的上課時間太少,中上階層的家庭放學後會安排一系列的課後活動,窮人家的孩子就放牛吃草,落後程度最大的時間,出現在暑假結束,因為窮人家的孩子已經遊蕩了兩個月,中上階層的孩子不是去旅遊就是上才藝,已經開拓了不同層面的視野。既然如此,那就把孩子們叫回學校上課。

那麼我不該再以為暑假在家做白日夢,叫做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,過得有意義,哪怕是跟著我做家事,都好過讓孩子整天無所事事,過去我們經常利用暑假這段較長的時間,做一些不同平常的體驗,竟然是一種無形價值的累積。

如果還要從KIPP學校中分出高下的話,良好的品德是最終的因素,他們強力灌輸堅毅、自控、熱忱、社交、感恩、樂觀和好奇七大品德,能成為社會中堅分子的,都離不開這些核心價值觀(註二)。

能妥協的是成績,不能妥協的是好好做人,而現在我更加清楚知道該把握的是什麼。

 

但我長年的疑問是,既然台灣的莘莘學子與美國競爭激烈的學生一樣勤奮努力,怎麼感覺美國人在地球上就是比較突出?賣個東西也可以賣成亞馬遜(Amazon),改改車子也能改到特斯拉(Tesla),更不用說近代革命性的電腦網路,有微軟(Microsoft)、蘋果(Apple)、古歌(Google),怎麼全都同一個國家產出的?

當所有的控制變項都一樣,結果卻不同時,逼得我不得不承認有命運的吉他聲,這不是說台灣未來沒有機會成功,人人都可以成功,只是美國的「異數」多了一點。

書中提到許多知名的成功者都有出生的黃道吉日,電腦界的巨人,史蒂夫·賈伯斯(Steve Jobs )、比爾·蓋茲(Bill Gates)等都是在1955年前後出生,企業界名人,洛克菲勒(John Davison Rockefeller)、卡內基(Andrew Carnegie)、摩根(J. P. Morgan)也都集中在十九世紀中葉,感覺上這些異數都是搭同一條船來的,事實上也是他們生的天時地利人和。

科技準備好了、人類需求到達了、他們努力了,於是成功推向極致。

對照現在的眼光,美國的確佔盡資源相對豐富的便宜,不管是語言(最新知識都用英文寫)、市場(做大美國市場差不多就是進軍全世界)、甚至是剛好符合時代的文化。

美國是一個個人主義推廣到極致的國家,這也是為什麼在所有已開發國家中,唯一一個沒有施行全民健保的,我常笑這種個人主義是沒大沒小,老子都不老子了,但他們厲害的地方正是這種以上對下的尊重,菜鳥糾正老鳥不會心生恐懼而噤聲,大大降低系統性的錯誤;後進晚輩的想法也都能獲得充分的聆聽與肯定,剛好適合產出當今最需要的創新點子;創新並非專於經驗的累積,有時只是一個突發奇想,最重要的是,每一個人都敢於自由發揮。

文化沒有好壞,它是順應時代下的產物。過去為了帝國王朝的安定,需要強大的權威、絕對的服從;現在時代變化的太快,要的是隨時在街頭巷尾蹦出來的靈活思考。

台灣的教育仍待改進,但美國也沒有快樂似天堂,就只是台灣整體上演著美國中上階層的競爭狀態,而他們多戴了幸運之神的光環,扣掉所有客觀的優勢,其實大家都正努力著

 

註一:刻意練習的觀念可進一步參考學而時嘻之的統整概要──怎樣練習一萬小時

註二:想知道KIPP的內涵可快速閱覽兩篇短文:能把窮人變成正常人的教學法(出自學而時嘻之)、KIPP學校弱勢也能出頭(出自天下雜誌)。

 

延伸閱讀

【社會議題】2014美國寶寶優劣三部曲─教育篇 

【我的劇本】教養無國界,沒有誰比較高明 

【陶冶性情】父親重不重要?讓科學告訴你 

 

上臉書,輕鬆聊

arrow
arrow

    野馬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