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最後一個禮拜是Devin夢寐以求的足球夏令營,原先他就有參加社區中心(community center)的足球課,但暑期夏令營的地點剛好是上班塞車路線,不得已放棄後,上網研究了幾個社團,我們誤打誤撞進入一個專業團體。

第一天報到,教練各個不苟言笑,雖然不至於臭臉,但氣氛凜然,像是球員集訓,裡面的小童們,即使是女孩擔任守門員撲球時,也毫不手軟。

Devin是當中最小也是唯一的華人,雖然他是一個到陌生環境依舊處之泰然的小孩,但語言的隔閡加上教練難以親近(媽媽的第一印象)讓我有些擔心。

FullSizeRender (14)
(遠方闊步奔跑的就是Devin)

下課接他時,他們正在球場上發運動服,我遠遠看著教練拿一件到他手上,Devin立刻攤開來檢查,比一比身形後,追去攔住教練,又換了一件,等他滿意了,才放教練離開。

出了球場與我碰頭,我問:「Devin你剛在幹嘛?跟教練說什麼?」

「我跟教練說這太大了,Could you give me a small one?(可以給我小一點的嗎?)」

我心想,這小子真大膽,竟然退回面露凶光的人給他的東西,要是以媽媽的個性,反正是夏令營發的,以後也不一定會穿,什麼尺寸無所謂吧。

不過事後我檢討自己這種將錯就錯的心態,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告訴小孩:要講出來,要表達清楚,人家才知道你需要什麼,而且你自己的權益只有自己最清楚。

像在餐廳吃飯,服務生給每個人倒水,他們兩個偏偏還要用吸管喝,雖然餐館的杯子比較大不適合他們的小手,但媽媽覺得要嘛你們就多練習,要嘛就自己跟服務生要吸管。

小孩對於各種職場的工作人員都有莫名的敬畏,可想而知,剛開始一直往我們身上鑽,就是不敢開金口,我們教他怎麼說,但一定要自己說出來,太緊張還沒準備好,那就下次再努力,我們不會因此幫他拿到想要的東西。

終於有次成功了,他像是跨越了某種心理障礙,越來越能伸張自己的目的。

這裡的人們也很「鼓勵」小孩發言,常常Devin上前詢問時,大家不是直接回應他的需求,而是對於「詢問」的行為先給予正面的肯定:謝謝你問我...(Thank you for asking me...)

因此Devin游泳課後的小獎勵,還有前陣子帶他們看房子時屋內的小贈品,他不是直接去問工作人員,就是先問過我們這是可以拿的嗎?在我們指著可以問誰時,他都能自行完成交涉。

這個好處是,發生特殊事件時,他可以適當地處理自己面臨的情況。

一次在Ikea打破花盆,那時他坐在推車裡,手勾到移動式的架子,花盆碎裂一地時,工作人員立刻將殘骸取走,我問他:「現在該怎麼辦?」他皺著眉說:「我想去跟叔叔道歉。」

我帶他找到剛剛收拾殘局的人,這回什麼都不用指導,Devin一邊講述事發經過一邊道歉,工作人員也很肯定他認錯的行為,事後我們要買下這個花盆,對方一直說沒關係,小孩是不小心的,反而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。

另一次更驚險,Devin在博物館走失,當我們聽到廣播去櫃檯領小孩時,他被管理員抱著,淚水在眼眶裡打轉,管理員說她遇到Devin時,Devin邊哭邊講:「他找不到爸爸媽媽。」問了他名字後,就帶他去廣播。

FullSizeRender (15)
(其實教練面惡心善啦)

回到這次足球運動服,媽媽我竟然因為對方不苟言笑而起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退卻心態,只不過問一下而已,又不是討債。還好Devin已經漸漸習慣自己要什麼就自己爭取,沒有染上媽媽得過且過的惡習。

在美國多的是「會吵的小孩有糖吃。」常常同一件事,多聊個幾句,多打幾通抗議電話,就可以免除部分費用,獲得更好的服務,只要你沒出聲,就代表這是你可以接受的程度。

我還在適應這種看似侵略性的社會文化,但事實上是在互信互重的範圍內,求取最大的權益,不管對方是什麼角色,即使是權威,敢開口才有籌碼。

 

延伸閱讀

【稚兒痞趣】洋人很大方?其實他們也很敢要

【稚兒痞趣】媽媽!我只是力氣大

【稚兒痞趣】小孩也有讀心術?

 

上臉書,輕鬆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野馬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